乡镇党委政府选调生工作总结
更新时间:2006-12-17 10:56:21作者:佚名
乡镇党委政府选调生工作总结 时间飞逝,作为04届省委组织部的一名选调生,我来到大兴镇工作已经一年了。在组织的关心和培养下,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和指导下,我坚定信念、努力实践;扎根基层、苦练本领;虚心学习、踏实工作,通过多岗位、多类别、多层次的锻炼,增强了服务本领,丰富了求实经验, 加深了对农村工作的认识,现总结如下:
一、注重理论学习,努力提高政治素养
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必须要有坚实的政治素养、坚定的立场信念,要有敏锐的政治鉴别力,能够保持清醒、向上的头脑,求真务实的为人民服务。一年来,我认真加强理论学习,努力提高党性修养,力求做到自醒、自警、自励,更好的为基层农民服务。
(一)立足自身,加强理论学习
一年来,在原有的基础上,我系统的学习了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,深入研读了“十六大”报告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,认真领会了“科学发展观”的具体要求,在把握实质、提高认识上苦下功夫,做到了认真记录学习心得和体会,及时向镇党委汇报思想,使之学习工作化、工作学习化。通过不断的学习,有效的提高了自身理论水平,保证了在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,完全服从组织的领导和指挥。
(二)坚定信念,恪守为民之志
基层锻炼是成长的必修课,只有坚定信念,扎根基层,苦练本领,才能更好的为老百姓服务。一年来,我认真学习基层党组织知识,深入了解镇情村情,努力实践镇党委发展乡村的理念。通过对“三农”问题的思考,对“两个率先”和市、区、镇有关政策的学习,对“机关效能革命”活动的参与,坚定了我扎根基层、服务基层、开拓基层的信念。我深深的感到:只有面对社会的惊涛骇浪,体味生活的酸甜苦辣,保持党性的坚不可摧,才能培养出过人的体能、坚毅的品格、坚定的信念,才能恪守为民之志,更好的为人民服务。
(三)与时俱进,提高党性修养
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,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具体表现,当前进行的保先教育活动,是我提高自身党性修养的学习园地。活动开展以来,我严格按照组织的要求,认真听课记录,不断审视和评析自己,通过撰写学习心得和民情日记来向组织汇报学习效果。通过学习,我认识到党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思想上立党为公、为民所系,更体现在行动上执政为民、为民服务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,我只有在实践中沉下心来,扎根基层,塌实苦干,党性修养才会巩固才会加强。我深知:加强学习,提高素养仍将是我今后工作和生活中一项主要内容,我会不断加强学习,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;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,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。
二、扎根基层锻炼,努力提高工作水平
“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”。乡镇是整个社会的缩影,通过乡镇工作可以了解和熟悉社会,掌握生活和发展的能力,只有在基层,切实了解百姓所思、所需、所为,工作才能少走弯路、少出偏差、少有失误。一年来,我认真珍惜锻炼的机会,力求在工作中增强本领,在实践中提高能力,在磨炼中增长才干。
按照组织安排,我主要从事多种经营工作。在一年的实践锻炼中,我紧紧围绕全镇工作中心,以服务基层为宗旨,在实践中求思求变求发展,力争务实稳重高效的工作。
尽心尽力,推广芦笋种植产业化。芦笋被誉为“百蔬之王”,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。2004年8月,在苏州创元集团的大力扶持下,镇党委政府决定在全镇22个村推广芦笋的种植,形成万亩芦笋产业基地,进而致富农民,实现农业的产业化、多元化、集约化。
如同最初推广水稻和蚕桑一样,面对这一新兴的产业,广大农民持观望和怀疑的态度,种植热不高,工作开展存在一定的阻力和困难。为此,在镇党委副书记李树玲的领导下,我加入了芦笋一线工作组,直接负责卢集、启宇、竹城、清高、农场、周马、条河七个村的芦笋推进工作。从芦笋的浸种育苗、苗田管理、大田移栽、防病治病、采收管理的一整套环节进行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,哪里出现问题,必须第一时间赶去“救火”。
巨大的压力和责任,让我不敢丝毫懈怠。每天我都要骑车往返60多里路,扑到田头查看笋情,和笋农一起挥洒汗水,和村干部一起共商笋计,一起面对困难和挑战。让我感触最深的,不是奔走于村民之间耐心发动他们种植芦笋,不是在酷日下丈量芦笋大田面积,不是在口干舌燥的向笋农讲解芦笋技术,而是在雨中和笋农一起紧急疏通沟渠,对芦笋进行全面防病治虫的打药工作。
在芦笋的生长中,茎枯病是最大的敌人,其传播感染的速度快,破坏力大,山东芦笋大面积的死亡正是由于茎枯病引起的。近来的连绵阴雨,我镇的芦笋出现了茎枯病,若不及时防治,后果不堪设想。周马村二组有三十六亩老芦笋感染茎枯病,程度非常严重,我和芦笋技术专家刘老师赶到现场便一头扎在田里,冒雨检查笋株,分析病因。我们发现二组笋田地势低洼,接临水田,原来的内外沟系早已消失,大雨导致田地排水不畅,芦笋受涝染病。于是,我们会同村干部立即挖沟排水,迅速制定农药配方,雨稍停我们就马上对芦笋涂药抹茎,终于保住了这块笋田。之后,我们组织专业的打药队,在三天的时间里完成全镇2513亩老笋田的打药任务,茎枯病得到了很好的防治。
在大家的努力下,芦笋的健康生长得到了有效保障,但芦笋产业最终的目的是要致富农民,要有好的价格保证广大笋农受益。自2005年3月以来,我多次随从镇长柏利到上海、苏州、南京、山东、武汉等地跑市场搞调研,和众多芦笋经销商洽谈业务,签定收售合同。在上海曹安市场调研时,我们得知该市场每天消化芦笋70多吨,但由于近来山东芦笋大面积的削减,货源紧缺。于是我们迅速行动,广发宣传资料,走访该市场内众多的经销商,最终与上海三义兴发食品有限公司、上海高榕食品有限公司签定了芦笋包销合同,确保了我镇芦笋在市场行情好时随行就市,不好时有保护价收购,一举解决了广大笋农的后顾之忧。现在,广大笋农天天都见到效益,建设村村民施永贵,家种芦笋1.2亩,每天采收鲜笋30多斤,一天就收入近70元;竹城村的支部书记卢永权,带头种植芦笋3亩,每天收入200多元;桃园的支部书记孙乃生兴奋的说:“现在芦笋见收益了,老百姓种植的热情也高了,工作开展也容易多了。”
在保证销路的同时,我们着眼于芦笋品质的提升,对芦笋进行权威认证。按照领导的指示,我负责芦笋的绿色食品认证和“圆源”牌芦笋商标注册的申报工作。我认真学习了相关的业务知识,参加了市农机局组织的绿色食品认证培训班,按照标准要求准备了详细齐全的申报资料,积极配合市、区农林局、工商局等部门进行申报工作,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上报任务,为今后我镇芦笋树品牌创效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。
尽职尽责,推动禽畜养殖规模化。 一直以来,我镇的养猪业由于分散养殖、规模小等实际因素,造成经济效益提速不快、增长不高。为尽快摆脱这种局面,2004年10月,在王学生副镇长和兽医站管守德站长的带领下,我们深入镇华夏种猪场、新大种猪场以及全镇10个养猪大户家中进行调研,充分掌握了全镇养猪业的实际情况。